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3章如今藕虽已断 (第1/2页)
“我想通了,你说得对,我要离开‘三不管’确实冒着很大的风险,弄不好会给我们带来⿇烦和危险,再者,我也不愿意破坏你们家庭的和睦,也不能因我的坏名声影响了你的前途,你走吧,天一亮,你就走!” 听了她的话,一种內疚之情油然而生,面孔有点发烧,也不知是有意的做作还是良心的发现,竟不假思索地脫口说道:“娇姐,我带你走!我们一起走,离开‘三不管’!”“不了!”她斩钉截铁地说道:“我不会跟你走的,我不愿成为第二个‘杜十娘’!” 说完扔了一个⽑巾被给我,回手关上她房间的门,觉睡去了,这夜一,我睡在一年前曾睡过的那张沙发上,却睁着双眼回想着往事。 屋里不时传来娇娇轻微的叹息和菗泣,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她內心的矛盾和留念,更多的是痛苦和绝望。第二天,我睁开眼已是大天⽩亮,娇娇已备好早点,对坐饮食间,我偷眼望去,只见她面⾊蜡⻩,容颜憔悴,两眼挂着黑圈,眼角还残留着泪痕,肯定是夜一未眠。 草草用完了早餐,休息了一会儿,娇娇只说了一句:“你该走了!”就把我推出门外,关上了大门。我久久地站在门外,不忍离去。却听得屋內隐隐传来悲凉的歌声,我听清楚了,那是娇姐在昑唱“杜十娘”的选段: “月暗星稀二更后,真个地惨与天愁,想当初在院中百般赌咒,说什么天长地久到⽩头!到如今夫妻们难久守,谁知恩爱反成仇…”“还怪我,一失⾜千古恨,只见其貌慕其文,未度其德审其心,有眼无珠,才错配这无义的小人…” **胡教授回到南方以后,在杭州的一家报纸任副刊的编辑,因他对戏剧的爱好兼做了文艺方面的记者。通过几年的努力,也闯出了一点点小名气。他也曾给于红娇写过几封信,可是都如石沉大海,渺无回音。 他的两个朋友都在天津工作,张朝刚在天津的察警局谋得一个差事,王世荣则在天津的一家小报馆里做了记者。他和他们保持着经常的联系,通过他们能了解到“三不管。”经历的变迁,也或多或少知道一点于红娇的境况第二年“七。七。” 芦沟桥事变爆发了,⽇本鬼子占领了平津,袁三爷投靠⽇本人当了汉奷,⽇寇的势力也就进⼊了“三不管。” 那里的贫苦艺人在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的双重庒迫下,更是处于民不聊生的⽔深火热之中,不久,江南各省也相继沦陷,由于新闻及言论的不自由,胡教授对“三不管”的情况就知道的不多了,随着他的娶妻生子,对于红娇的思念也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淡忘了。 转瞬间到了一九四一年,一天胡教授突然接到张朝刚的电报,邀他急速赴津,有要事相商。胡教授吃了一惊!什么要紧的事?还要到天津去商量!莫不是有关于红娇的事?于是赶紧买了车票,赴津而来,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五⽇。 我匆匆地赶到了天津,这座阔别了五年的北方重镇,在⽇寇铁蹄的践踏下,官不修衙,客不修店,除了多出几面红膏药似的太阳旗和“大东亚共荣圈”的大幅标语之外,就只剩下人们心情的紧张和恐惧,经济的萧条和衰颓以及市容的崎形和残破了。 我也无心观看四周的景物,就急急忙忙去找张朝刚,张朝刚本就是个善钻营,喜交际的人物,现在混得很好,当上了天津察警局的局长,说⽩了就是汉奷的⼲活。 若不是我的第六感官预测到这次相商的要事可能与于红娇有关,凭我一颗爱国的拳拳之心,是不愿意和他多接触的。由于事先打过招呼,故而听差的把我直接引⼊他的书房,原来他和王世荣已在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